第二段馬上利用主題句說出第一個批評:全球暖化
第三段也是馬上在主題句引入批評:減少動物糧食
第四段當然還是馬上透過主題說名批評:太貴
論證一:不會加劇全球暖化
論證二:不會跟動物競爭食物
論證三:價格不會永遠那麼貴
很多人常常覺得自己英文不好就是因為沒有講得像美國人或英國人,但其實這不對。
試試看這個猜腔調遊戲吧!
ok, 試完了嗎?
你應該已經發現,其實就算是英文母語人士,他們說的腔調也各不相同。但即便是如此,他們的英文還是很好聽懂、很好理解,跟很多台灣人的英文不大相同。
這其實是因為,問題根本不在腔調,而所謂的「標準腔」其實根本就是人為去規定的政治產物。台灣人的英文之所以常常會讓人覺得難以理解,更大的原因是出在發音錯誤以及在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
考慮一下下面這幾個例子:
rap vs. rape
gam vs game
think vs sink
然後試著說:
I think many people see rapping as a form of game.
想一下你說的跟下面這句的差異:
I sink many people see raping (rape的進行式) as a form of gam.
如果沒有,那也難怪有時一講到’I like rap music’時,聽到的人會眼睛張大問你說你說什麼再說一次,因為你很可能把’rap’的音發成’rape’,造成聽者極大的困惑。
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斷句。很多人講話因為緊張,就會在很奇怪的地方停頓。
比較ok的斷句方式應該是這樣:
I went to a very nice cafe yesterday with my friends.
^ ^ ^
在不應該停頓的地方亂停,其實才是為什麼很多人參加托福或是雅思之類的考試,在口說部分無法突破的原因。
改進的方法也很簡單,首先就是矯正發音。
很多朋友問我,這兩個考試哪個比較容易「拿高分」,雅思的7.0跟TOEFL的110哪個難等等的問題,被問的有點煩了,所以決定打一下比較。
下面我將會先分別介紹這兩個語言考試的聽說讀寫考試架構,最後做總結,如果想要直接看總結,可以直接end(誤)。
____________________
Listening
雅思
架構:四個sections
考試時間:三十分鐘
內容:
可能是顧客與服務人員在討論服務內容為何、老師或是館員介紹課程或是設施內的設備等等的內容
考試方式:
三選一選擇題、複選題(如五個選項中選三項)、搭配題(類似連連看)
文字填空(最常見的雅思考題)
托福
架構:三個sections加上永遠就是那幾題的沒意義經典加試
考試時間:除去經典加試,約莫半小時
內容:
主要為老師授課內容、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兩人討論(如作業該怎麼改善等)
考試方式:
通通都是四選一單選
從聽力部分來說,托福比較容易拿高分,理由很簡單:
讓我們先假設,這兩個考試的聽力內容難度差不多,所以同一個受試者去參加托福或雅思,聽得懂的內容都差不多是那樣。
BUT! 人生就是這個BUT!
由於雅思非常喜歡文字填空,受試者必須要把聽到的內容「拼寫」到答案卡上,要是聽不懂、聽得懂但來不及反應(比方說來不及寫一整串的信用卡卡號)、熊熊忘了怎麼拚、會拼可是不小心忘記複數的時候名詞後面要加一個陰險狡詐的…s…那那一格的分數就丟了,再也回不來了。
那托福呢?come on…就算你真的聽不懂,你永遠都可以用四選一猜一個,你甚至可以用常理去刪去部分選項,把得分的期望值往上拉高。
從這個方向講,我會說雅思比較難透過「考試技巧」拿高分。
______________
Speaking
雅思
架構:兩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十幾分鐘
內容:
第一部分都是問跟受試者有關的問題,像是從哪裡來、喜歡的天氣、喜歡大城市還是鄉村慢活等等的問題。
第二部分是針對一個問題,受試者必須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理由,在一分鐘之內準備一個約莫一分鐘的答覆,考官會針對這個回答繼續問相關的問題(並不會太刁鑽,很正常的對話)。
考試方式:
一對一口試,受試者如果聽不懂可以請考官澄清考題,每一題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考起來像是跟外國人對話而已。
托福
架構:六個sections
考試時間:約莫二十多分鐘
內容:
第一第二部分準備時間15秒,答題時間45秒
考題為詢問受試者的喜好、對議題的意見(如最喜歡的節慶、認同小班課比大班課好嗎?)
其後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題,準備時間30秒,答題時間60秒
第三題中會有份約一百多字的短文,內容為校園有關的某項公告、建議,讀完後會有一男一女開始討論該短文的聽力。考生需要總結這兩邊的資訊,說明他們怎麼支持或是反對那項公告、建議。
第四題中會有份約一百多字的短文,內容為某個學術概念,讀完後會有一個老師針對那個概念的解說,通常都是會給一個例子來說明。考生需要總結這兩邊的資訊,說明老師如何透過例子解說那個概念。
第五題中會有一男一女針對某個困境做討論,其中一人會提出兩個解決方案,另一人會打槍那兩個方案。考生需要說明那個困境是什麼、總結兩個方案、指出哪個方案比較好。
第六題中會有個老師解說某個學術議題、概念,他/她一定會給出兩個解釋或者是兩個延伸的概念、兩個延伸的論證。考生需要說明那個議題、概念是什麼,總結另外提到的details。
考試方式:
對著電腦不斷地講話。
從簡介的長度,你大概可以猜到我的想法,沒錯,我認為在口說部分托福比較難拿到高分。
第一、托福的口說其實還考了聽力與閱讀,與雅思的單純聽懂考官問題還要困難。
第二、托福考試回答時間就是45秒或是60秒,非常的僵化,非常的奇怪。考生要不斷的演練,確保自己可以用很模板、系統的方式在這樣的時間內回答完整。雅思則是會看考生的狀況,有時一題只要講一句話就可以換到下一題,相對人性化很多。
但是,托福口說其實也有一些比較好掌握的地方。考托福口說前會先考托福聽力,聽力最後的部分都是經典加試,網路上都找得到考題跟正確答案,所以如果晚一點進考場,在聽力的最後一部分時,別人可能已經在考口說了,聰明一點的人就可以從別人的答題中推測考題是什麼,趁中場休息10分鐘的時間先準備(整個考場的考題都是一樣的)。雅思則是看考官想問什麼就問什麼,相對難以預測,也無法透過上面所說的偷吃步提高分數。
總體而言,雖然托福有偷吃步,我還是認為雅思的口說比較好拿高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Reading
雅思
架構:三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六十分鐘
內容:
介紹器物歷史發展、學術理論等等的內容的文章
考試方式:
是非沒有提到題(在true與false外還有加上Not Given)、複選題(如五個選項中選三項)、四選一單選題、搭配題(類似連連看)、段落大意題(類似連連看)、文字填空(挖空的短文、圖表)
托福
架構:三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六十分鐘
內容:
介紹器物歷史發展、學術理論等等的內容的文章
考試方式:
通通都是四選一單選
在閱讀部分,我認為雅思遠比托福要來得無法靠運氣與技巧。
第一、雅思雖然也有一些單選題,但有很多考題都是以複選、搭配、文字填空的方式呈現,需要考生真正理解文章內容。比較難透過猜測、刪去法來碰運氣
第二、雅思的文章平均長度較托福要來得長。
第三、雅思有些題目會要求學生直接拼寫單字在答案卡上,拼錯字等狀況也會造成失分。
假定有一個考生通通都看不懂,那托福四選一的狀況下,運氣不要太差,也還能對個四分之一的題目,但是雅思就沒那麼好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riting
雅思
架構:兩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六十分鐘
內容:
第一部分為圖表題,可能內容有折線圖、長條圖、圓餅圖、表格、前後改變對照圖
第二部分為針對某個爭議性的宣稱申論自己的立場
考試方式:
手寫在答案卷上,要是寫超過還可以再要。
托福
架構:兩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六十分鐘
內容:
第一部分為針對某個學術議題,總結閱讀短文的三個論證以及其後的聽力內容中針對那三個論證的反駁。
第二部分為針對某個爭議性的宣稱申論自己的立場
考試方式:
電腦上打字,考試時仍可以看到閱讀短文的內容及題目。
在寫作的部分,我認為托福依舊是較雅思容易拿高分。雖然托福在此一樣測驗了考生的閱讀、聽力能力,但因為下面這兩大原因,我認為還是雅思比較難考:
第一、雅思第一部分的考題內容變化廣度大,不像托福永遠就只有整合。
第二、雅思的第一部分雖然只是客觀的陳述圖表,但仍需要花心思跟腦力去分析,需要良好的分析訓練。不像托福永遠就是閱讀三個論證,以及說明聽力部分怎麼打臉那三個論證,幾乎不用動腦。
總結
除了上面所討論的狀況外,有一些因素也要考慮。
第一個是考試媒介。
托福通通都在電腦上考,雅思則通通都是紙上作業。
有些人就是無法在電腦上專心閱讀、喜歡在文章上畫重點等等的,那考起雅思來應該會比較得心應手。
在口說上,有些人就是無法對電腦好好講話,跟人說話就能表現得十分從容。在這個方面上,那可能考雅思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有些人聽力沒有很好,而托福其實除了閱讀以外通通都需要用到聽力,那可能就會非常吃虧。
第二個是計分方式
托福是每個項目拿幾分就是幾分,四個項目全部加總起來就是總分。
雅思是每個項目的分數加總起來後四捨五入,分數基本區間為0.5,因此有可能會發生有四個項目分別是6, 6, 6.5, 6.5, 最後因為除起來是6.25而進位成overall 6.5的狀況。
如果分數剛好就卡在想申請系所的要求邊緣,那雅思的計分方式可能可以幫助你順利達成基本要求。
此外,我猜聰明的讀者應該已經發現了,上面所說的難易度,其實主要是在講有沒有偷吃步、拼運氣的機會多不多。以考試所設定的成績來說,其實各個大學訂的雅思與托福標準不會有太大差異。以我自己為例,我在2012年時托福考了110,後來考雅思,考到7.5,我申請就讀的系所,好巧不巧,對托福與雅思的要求正巧就是110與7.5。
這兩個考試我覺得大概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對照(下面說的都是總分)
110 – 7.5
100 – 7
90 – 6.5
要考哪個考試好,其實最後還是看個人的狀況以及想申請的系所怎麼規定相關的分數。我個人是認為,沒有考超過100或是7,在國外求學會非常辛苦。我自己這樣的英文程度,剛出國時也常聽不懂同學在講什麼。與其想著要怎麼靠偷吃步,不如想要怎麼利用這些考試找到自己的弱點,針對那些問題快點改善。
最後最後,最重要的,請務必留意你要申請的系所、國家接受的語言考試有哪些。因為先前BBC揭發ETS在英國的考場有非常嚴重的舞弊情事(BBC報導),目前英國的移民署全面禁止學生以托福成績申請學生簽證,如果你想要前往英國就讀,那很遺憾的你必須放棄托福這個選項。
至於對於發音(pronunciation)以及語調(intonation)自我感覺過於良好要如何改善,其實方法說簡單不簡單、說難不難。
第一個,而且是最重要的方法是錄音。
可以用錄音筆或者是電腦內建的錄音程式錄音起來。這是因為在講話時自己緊張、無法專心的聽到自己犯的錯誤,因此需要再另外重新聆聽,而非念過就算了。念過就算了,甚至是非常認真的練習,反而可能是強化了自己的錯誤。
好比說很多人直到聽到了錄音知道自己唸出來的think其實是sink、pain其實是pen
這些發音上的問題,其實自己都聽得出來。聽得出不同,就還有救。
如果聽不出來或者是聽得出來卻不知道怎麼修正,那可能要找家教或是英文比較好的同學來指導。
第二、善用網路上的發音教學資源
其實網路上有非常多的資源可以幫忙我們矯正發音
好比說
下面兩個字典都有發音可以聽,所以不大確定怎麼念、重音在哪邊的字,可以先利用這些資源。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
http://www.macmillandictionary.com/
另外的資源則是針對發音
http://www.manythings.org/pp/
這個網站有將non-english native speakers常犯的錯誤以兩兩一組的方式放在一起對照
(博客來有在賣的《說出好聽力》也是不錯的教材)
http://www.uiowa.edu/~acadtech/phonetics/english/frameset.html
至於這個網站則是愛荷華大學的網站
一一的講解了每個音標要如何發音,並且還有用動畫以及真人影片來幫助我們了解如何正確地發出這些音
第三,多聽多看沒有字幕的外國短片
比方說
http://www.bbc.co.uk/news/video_and_audio/
之所以建議短片,當然時間有考量,但另外一個最重要的考量是看影片時可以觀察他們的嘴型。
其實多看外國影片,觀察他們的嘴型,我們會發現其實他們的嘴型做的都非常的大,跟我們講中文的人差非常多。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沒有辦法發出正確的發音,都跟我們的嘴巴沒有做出來,好比說bitch跟beach,i的長短音在嘴型有沒有做出來上是差非常多的。而Pen跟Pain的差異在e跟ei的音,ei能不能好好的說出來,也跟臉部的肌肉有沒有正確的運動有關係。
其實增進口說真的不外乎多講,念出每一個字句其實都像是在跳舞。厲害的舞者在踩出第一個舞步時,其實就已經開始為第二個舞步作準備。其實講話也是一模一樣的,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要能夠這樣,當然就是要熟練,要能夠把英文變成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邊講一邊思考文法,這樣子,結巴也是合理可預見。
其實我自己考托福也考過不只一次,主要的問題就是在於口說的分數沒有辦法提高。
這樣的問題我相信其實不只我自己有,其他很多考生也會有相同的挫折。
但其實真正無法考高的原因就只有兩個:
1. 時間控制
2. 對於發音(pronunciation)以及語調(intonation)自我感覺過於良好
時間控制上,這往往是很多人忽略的。
有很多人的英文口說其實是有機會拿到G,但卻常常只有F而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時間沒有控制好。托福口說根本就不是一個真實的情境,怎麼可能向人介紹自己想要做的工作、為什麼喜歡去大型商場買東西時,時間只有四十五秒?而且在此四十五秒鐘,又要有details and explanation,是要怎麼個detail法呢?
所以時間上,要如何分配第一第二題的四十五秒、後四題的一分鐘,就幾乎底定了口說分數的一半。原因就是上面說的,要怎麼再這麼短的時間內說出一個符合評分要的一致性、完整性的答案,而沒有因為時間限制而還有想要講的話還沒講出來,被scorer評分評說miss important information。
在第一第二題的獨立口說上,我推薦用topic+RERE回答方式
一開始就要清楚地講出自己要說甚麼:好比說想要環遊世界、最喜歡的老師就是XXX、最喜歡騎腳踏車。
至於下面的RERE,其實就是給出一個理由隨後給出一個解釋,因此回答問題上就是以RERE作為順序。這是因為在四十五秒內,一開始講完自己的topic之後,大概已經過了超過五秒了,接下來的RERE其實一個RE大概只能給至多20秒,在這樣的狀況下,其實理由只能說一句,解釋至多至多兩句。如果多說了,自己看到消逝的時間時也會慌、而且也容易被說答題不一致。好比說有的人喜歡說I… for two reasons. 有時在第一個理由講太久,第二個理由來不及講出來,這樣當然是前後不一致阿!
所以自己練習的時候,一定要計時,不要因為自己的口語表達不錯、可以很流暢開心的跟外國人聊天,就覺得口說一定可以高分。因為托福考試不是一個真實的對話環境,托福,是個考試。
所以整個時間控制如下:
45-40 topic
40-20 RE
20-00 RE
後面四題則是統整型的口說,我會分別說明。
第三第四題的特色是,考生會看到一則短文,然後會聽到一段對話或是一小段課程。所以要拿到高分的重點也是一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短文內容以及對話內容統整進回答內。(有些人會說,其實回答的時候不需要提到閱讀部分。但若此說為真,那其實第三題第四題跟第五第六題並沒有差異。)
要能夠好好的準備第三題,首先要先分析題目的結構。因為第三第四題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有重述聽到、看到的內容而已,所以分析好題目結構後,我們就能好好的分配時間。
第一、第三題的文章內容:
一定是一則公告(Announcement)、一個建議(proposal/suggestion)、一則抱怨信(complain letter)
第二、該文中:
一定會說學校決定或是應該要做些甚麼改變
一定會有兩個理由去支持這個改變
第三、對話中:
一定會有一男一女
一定會有其中一個人支持或是反對該改變
一定會針對文章中所提到的兩個支持改變的理由作出支持或是反對的理由、解釋
這樣分析下來,我們可以發現第三題其實滿蠢的。
要拿到高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若有人完全沒看過那則文章聽到那段對話,也可以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
所以答題結構會是:
60-50 公告以及簡述公告內的理由
50-45 男生/女生 支持/反對該改變
45-25 支持/反對理由一的理由解釋
25-00 支持/反對理由二的理由解釋
很多人會無法拿高分,就是在第一部份花了太多時間,講了太多不必要的細節。其實第一部分只要說:
the announcement states that the university is going to XXX because it will help students R1, R2.
所以其實很簡短,如果說理由是可以幫忙省錢、環保,那就只要說saving money and protecting environment就可以,不需要講太多。
另外一個可能是,在最後兩個部分,沒有將對話中針對文章內的兩個理由所提的理由解釋連結起來,卻講了太多細節。如果學生說這樣作不會省錢,因為有額外的開銷,那其實就是:
she/ he argues that XXX will not help students save money because they will be forced to have additional expenditure.
第四題則是小講座
文章內容是在解釋一個概念,而聽力內容則是針對該概念提出解釋
比較困難的地方在於,聽力內容可能只有一個例子在解釋該概念,也有可能是以實驗組對照組作解釋,因此針對不同的解釋方式,分配時間的方式也不大相同。但總的而言,這樣題目,其實也只是要複述自己聽到的內容而已。
前面可以用十秒到二十秒說文章中如何定義該概念,然後開始談聽力的內容。
如果只有一個例子,那基本的分配為下。雖然粗略,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60-50/40 Topic and definition
50/40-00 Example
如果是給類似於實驗組對照組的,由於實驗內容常常會不小心講太多,所以建議會是開始只花十秒鐘,例子各給二十五秒,否則很容易會沒辦法在時限內答完。
60-50 Topic and definition
50-25 group 1
25-00 group 2
至於最後一組,第五第六題則只有聽力內容,其實也只需要複述而已。
第五題的問題是:其中一個學生有問題、有兩個解決方式、你會選哪個?
前面兩個部分應該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回答到,但問題就是,回答時可能花了太多時間,而沒有時間好好說自己會選哪一個選擇以及為什麼。所以一樣的,要先了解一下聽力中的內容結構為何,幫助我們分配時間。
對話內容中:
一定有一男一女
一定其中一個人有問題
一定會想到兩個解套方式,但都不是很完美
為什麼會說其實第五題也只需要複述,主要原因就在於最後一個一定。對話過程中一定是先想到一個解套,但是其中一人會說這個理由可能有那些缺點,所以才會有第二個解套方案,雖然這個解套方案還是會有些缺點。所以回答自己的選擇時,只需要重新說 even though the first solution is can help her/him, she/he will not be able to OOO. Therefore, I think the second solution is much better because….
因此,整個答題結構我會建議以下面方式答題:
60-40 the man/woman’s problem is…
40-30 the two possible solutions
30-00 choice and why
這樣的答題結構,也非常的清楚、一致,不會有問題。
第六題的課程內容其實也有模組性,只是他的模組性需要作過幾次題目後分析才會發現。其實第六題的結構非常的明顯,一定是有一個大題目,然後根據這個大題目會談兩個因素、特徵、狀況、種類等等的。好比說為什麼候鳥可以飛很遠,因為他們會儲存很多的能量、他們會利用氣流飛翔。又好比說在甚麼況狀下遠古遺跡可以保存得好,乾燥的環境、無氧的環境。所以用表列方式來說就是:
大題目
子題一
子題二
子題中當然會給一些解釋,但是這種解釋其實也往往是if…then, because等等句子可以馬上帶出的。
所以整個準備的時間也可以用
60-50 topic: the two factors which enables birds to migrate…blah blah
50-25 subtopic 1
25-00 subtopic 2
總而言之,其實托福分數沒辦法拉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時間沒有掌握好
沒有辦法在時限內講完答案,因此就容易被說是miss important information…
如果非常努力地要在時限內說出完整答,但卻每每失敗,那問題就是出在流暢度。
大部分的人自己在講話時,都會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講的其實已經很快了。這是因為本來人聽到自己的聲音跟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的音高以及速度都不同,而練習口說時常常又會非常緊張,不知不覺的會ㄜ…ㄜ…或是停頓,這些聽在自己的耳朵裡,都以為沒有很嚴重,但事實上自己錄音起來聽過後,就會發現自己確實講得不好,只能拿到Fair或是Limited也是很公允的。
至於要怎麼增進改善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我先前寫過的增進托福聽力、口說的迷思。
初稿於PTT TOEFL版
很多人以為聽力不好的問題是來自於自己的耳朵不夠靈敏,只要聽越多次就越能提升自己的聽力。但是花了四五個小時甚至是四五周,聽力依然慘兮兮。這是為什麼?
聽力不好的根本原因,其實不是耳朵靈敏與否(除非你真的是聽障人士),而是對於英文句法、英文單字不熟悉。舉個例子來說,沒有學過日文的人聽到アンタバカ?(antabaka),聽過了馬上忘記,因為這對完全不會日文的人來說只是一串沒有意義的聲音而已,相同的問題也可以拿德文的Danke(謝謝)、拉丁文的Amabo te(請)來當例子,這些字你不認識,不了解她如何發音,那對你來說跟「餔哩轟嘎掐嘎」有甚麼差異?
了解字詞的意義、發音只是聽懂句子的第一步而已。雖然不同語言的文法規則不盡相同,但每個語言都會有自己一套系統來傳達意義。如果對於文法規則不熟悉,則雖然知道德文中有一種動詞叫做可分離動詞,在直述句時動詞的前加音節會分開,所以會出現Ich kaufe das ein. 這種句子,如果對規則不夠熟,那聽到了只會慌慌張張地想說「Ich是I的意思、kaufe是kaufen的第一人稱變化,das是…咦咦怎麼還有ein!所以是einkaufen不是kuafe嗎!?啊!這整句話的內容忘記了!」
所以聽力要增強,不是一直聽就有效,聽安立奎的歌聽一百次,沒學過西班牙文發音、文法、單字,還是聽不懂不是嗎?
除了多背單字、熟悉文法外,幫助聽力加強更重要的功夫是「鸚鵡學舌」。一邊聽別人怎麼說英文一邊跟著說一模一樣的句子,這樣才能了解自己說話跟別人說話有甚麼不一樣、有哪些字是自己為很了解其實一點都不了解。
最簡單又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同時開TPO的聽力檔還有script,然後把TPO的聽力用windows media player的增強功能調慢速度成70%,戴好耳機後盯著script照著念。熟練以後,可以漸漸把速度調到80%->90%甚至100%
一邊念就會發現有一些音是自己念不好的。通常,會念不好就代表過去都念錯或是不熟。
如果過去都念錯,那聽到正確發音的字也無法透過耳朵辨認出來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是不熟,那會聽不出來也是很正常的…
其實練聽力跟練寫作也有點像,都是要靠練習「主動輸出」才會進步,而聽力的主動輸出就是嘴巴!這樣練習不只可以幫助自己了解有那些字其實自己並不熟悉,還可以順便調整自己的intonation,intonation越正確,就越能跟聽力中的講者講的話有一種「重合起來」的感覺。用比喻來說的話,就是聽力可能是do re mi,而自己的intonation正確以後,雖然音高會不一樣,但是高音do re mi,所以會疊在一起。
這樣的進步成效很快也很好確認。因為戴著耳機聽聽力、講話時,可以順便開windows內建的錄音筆功能錄音。開始講之前就按一下錄音開始,然後再按聽力開始、跟著唸。唸完後就可以聽一次自己的錄音檔(通常第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時會備感震驚,多聽幾次就會習慣…)。
聽力跟口說的進步真的都是長在嘴巴上的!重複一直聽其實進步效果非常有限…因為會聽不懂,問題不是在於耳朵不靈敏,而是在於長期以來的錯誤發音、對單字掌握不熟。有一次我一位學長突然問我「你知道Orgy這個字嗎?Orgy、就是Orgy啊!」我聽了好幾次都聽不懂,後來他一寫出o, r, g, y四個letter,我馬上就知道是甚麼字了…因為這個字我只有在考GRE時「看過」、「背過」,而從來沒有用嘴巴「講過」,自然耳朵也從來沒有「聽過」。這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我比較習慣安靜的背單字,很多比較少用到的單字都沒有唸出來過,所以聽BBC或是CNN聽到他們時,常常需要比較久的時間才能反應過來。
另外一個迷思是,要增強口說跟聽力就要用shadowing!
shadowing之所以powerful,重點在於練習的人要很認真地聽每一句話,重新輸出,所以每個細節都要好好充分掌握才能輸出,有能力做這個練習的當然進步會快。一邊聽時就一邊知道哪邊要連音、自己哪裡發音發錯、meaning units要怎麼斷等等。這是非常高密度的練習,作起來非常的累,其實一般外文系學生一開始作也非常挫折。
我自己是覺得對於程度沒有那麼好的人來說,做shadowing根本是不會爬就要飛,畢竟一般來說shadowing是要練口譯的人才會練……
重點若是放在在於對字詞的掌握以及intonation的調整的話
用我推薦的練習方式其實進步成效就很明顯了
整合題
看整合題的閱讀部分第一次讀只要看第一段的介紹,下三段的第一句,然後將他的論點想辦法用成若P則Q句型、因為P所以Q;第二次再看細節。這樣的好處在於,講座反對文章的論點的反對方式其實就是舉出如果P不一定導致Q,這樣寫整合時就可以用到:
Given that blah blah, the P doesn’t entail Q
Even though P, it is not necessarily that Q
等等漂亮卻不大會犯錯的句子。
只要能聽得懂講座,整合部分便能輕鬆愉快拿高分
(其實這種argument的策略就是指出P並不是Q的sufficient condition,所以喜歡的話,還可以寫說The lecturer points out that P is not, in fact, Q’s sufficient condtion.等等的)
聽力的部分一樣不建議寫筆記,只要寫幾個keynotes就好,否則可能會漏聽重點或是把講者要argue的點聽成他想支持的點,這樣就得不償失了。尤其整合部分的結構非常的固定,所以只要認真聽講者提出的反例就好了,開始寫的時候也不大會用到筆記。
聽力部分重要的筆記反而是一開始在閱讀部分所作的。因為有時恍神或是聽力本來就比較弱,漏聽關鍵字會把講者的立場說成是跟閱讀文章中的立場一樣,這會是非常嚴重的錯誤。閱讀筆記可以幫助自己了解那些立場不可能是講者所說的,並且更了解講者怎麼去反駁,所以這樣的筆記很重要。
獨立寫作
我並不建議在這部分的回答用take myself for example等等的回答方式,因為只要把自己的文章翻譯成中文就會發現,這樣的文章非常的幼稚。真正要寫應該還是盡量要找大家都能接受、認同的例子去支持自己的理由,而不是很個人的事例。
事實上,這點也可以從Official guide中的範文中得到佐證。ETS挑選出的文章確實組織架構清晰,論證中舉出的事例也非常具體。
我認為在獨立寫作部分寫五段會是最好:
intro- why this topic is questionable? my position
argument 1- 支持的理由一
argument 2- 支持的理由二
argument 3- 反方可能提出的理由有點道理,可是我還是覺得不夠
conclusion
理由一跟理由二的立場都是站在同一面,第三個則是顯示我知道對方為什麼會提出不一樣的意見,展現出我非常了解題目的爭議性在哪邊,但是我的意見還是比較好。
以十月的考試來說,獨立的題目是:
你同不同意現在的知名藝人跟運動明星應該有更多隱私
intro:很多人每天的娛樂就是看布萊德彼特他們家又要去哪玩、A Rod換女朋友沒這些人覺得他們可以以此為樂或許是因為他們賺很多,而他們賺的錢也是從觀眾身上來的,所以他們可以這麼做。但隱私權是一個基本人權,我覺得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應該尊重這些知名人士,即便他們真的賺很大。
argument 1:
隱私權問題已經造成很多名人的困擾,侵犯了他們的人權。像是黛安娜王妃就因狗仔而亡。
argument 2:
因為隱私權被侵犯,造成了一些運動明星無法有完美的表現。很多科學研究都支持情緒會影響生理,所以當隱私權被侵犯導致情緒不佳,運動明星也常無法有好的表現。
argument 3:
有些人還是覺得這些名人要成為名人的代價就是付出隱私,因為球迷們買了很多門票去支持他們,影迷也買一堆周邊,這些錢可以合理化看八卦小報的行為。但是,這樣的觀點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球迷買到的是欣賞球賽的門票,影迷買到的是欣賞電影的權力,他們並沒有買到侵犯他人隱私的權利。
conculsion
我認為運動員跟藝人確實要有更多隱私。
其他有用的連結:
Toefl Official Guide
http://www.ets.org/Media/Tests/TOEFL/pdf/ibt_writing_sample_responses.pdf
這篇除了給出了ETS認為甚麼樣的文章可以得到幾分的範文之外
還清楚的點出了到底評分的重點在哪邊,務必好好研究這篇文章。
口說的題型除了xination大的網站中有解說外,我強烈推薦去youtube聽Joseph的解說,他在youtube上詳細講解各題題型以及應該怎麼回答、如何控制時間等,聽過之後就會對如何準備口說有很清楚的概念。
Joseph, task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4lzrCpndC0
task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l2OTUqMGqk
其他我想大家可以直接在youtube上連結到
他的網站也有很不錯的免費練習
有些很厲害的人說口說進步的練習不外乎就是多講以及練習shadowing,這點我不反對。但我認為口說的進步必須要視個人的狀況來做調整。如果連from my point of view都講的卡卡的,那真的不要想嘗試shadowing。
shadowing其實一般是要練口譯的人才會做的訓練,要一邊聽到別人在說甚麼,一般用一樣的語速講出來,這不只聽力要很好,嘴巴也要動得很快。真的不是一般人作的來的。
我認為比較實用的練習方式是利用TPO的聽力、口說講稿以及錄音來練習跟讀。既然shadowing難就難在要一邊聽一邊講,如果我們現在可以看著講稿跟著一起念,那就簡單很多了。
用windows media player的增強功能->調整播放速度
把速度調慢成80%或者更慢,戴上耳機然後跟照著Script念,如果有任何跟Script不一致的聲調、發音,就在Script上註記,這代表自己的語調還有發音在那邊是有問題的!不相信的話,可以順便將自己的聲音錄下來,聽聽看跟TPO的差異在哪邊。作這個練習也可以了解到,如果覺得聽80%的錄音覺得很慢,但自己講話如果連80%的速度都跟不上,那代表其實自己講話更慢!
調慢在此的目的是因為100%的速度雖然可能聽得懂,但是大部分的人的舌頭沒辦法跟上這樣的速度。練習應該是要按照自己的程度慢慢加強,就像舉重選手也不是一開始就可以舉起兩百公斤一樣。
練習時盡量讓自己講話的聲音跟錄音「重疊」起來,如果真的完全重疊,那代表你的發音、語調跟錄音中的speaker其實只有「音高」的差異,其餘都表現的與她一樣。
口說我自己覺得有幾個境界可以講
第一種境界是:永遠額額額。
如果自己有錄音,就會開始同情起rator…OTL
在這個境界中,講話會常常在奇怪的地方斷句或是額額額,跟正常外國人停頓的地方完全不同。外國人停頓的地方其實是在meaning unit之間,比方說他們會斷在I study at ^ a southen city ^ which is called ^ Kaohsiung.
用螢光標註的,就是一個個meaning unit
但在第一種境界的人會斷在I study at ^ a southen ^ city which is ^ called Kaohsiung. 等等的地方,導致rator真的很難聽得懂我們要講甚麼。
在這個階段,我覺得就是要練習逼自己一直不斷的亂講話,逼自己不能斷在meaning unit的中間。在這個階段練習口說題目時也不需要計時,因為這不是這個階段該做的事情…
第二種境界是:永遠沒有梗。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多人都有,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xination大整理的第一第二題,擬定自己愛講的答案,講熟了以後不只遇到題目可以很快有梗,同時也可以找出一套自己愛的講話模式
比方說我就超愛講it’s kind of blah blah。這樣一套講話模式當然要修成沒有文法問題的,所以在考試時就可以更有自信不會額額。
在這階段可以找到自己的模板,並且練習時開始計時。
第三種境界就是:永遠可以講不停。
這是我自己的小觀察,大概不是甚麼絕對真理之類的東西。
其他有用的連結:
Xination大的整理
http://goo.gl/PLj8b
建議要買口說真經,雖然他的錄音聲音很誇張,但是沒有梗的時候可以參考他的sample answer,而且她收錄的題目都是有可能出現在正式考試的,一套一套好好練起來真的對口說很有幫助。
聽力我自己第一次考時只考了23,讓我自己感到很訝異。痛定思痛以後我發現我的問題來自於作筆記時的分心。沒做筆記後聽力馬上拿30…
利用TPO檢視自己的狀態時,我發現我最常錯的題目是態度題,因為態度題往往只有一句話,一句話過了以後就沒有了,而這種態度題又常常如煙雲一般的清淡……
所以要是在做筆記,腦袋會自動忽略掉她,重聽一次才發現到講者確實有提到,而且她的態度確實很好理解,如果這發生在正式考試時,那真的會令人扼腕不已。
有的人可能會說,如果不做筆記,那做題時怎麼辦,我一開始也是抱持這種想法,拼命做筆記,然後就如同前述……最慘的是,筆記其實根本用不上。
每套聽力都會有17題,對話會出五題,課程各六,其實真的不會考很細很奇怪的地方,只要保持神智清醒,五分鐘剛過去短期記憶其實都記的住。
聽課程部分的考題時,其實真的多聽幾套就會找到他的考點,這無法言傳,但如果硬是要說的話,大概就是課程大概會以下面三種結構進行
intro
a theory
pros
cons
(TPO 22.1 anthropology)
intro
theory A
pros A
cons A
theory B
pros B
cons B
(TPO 22.1 astronomy)
intro
an event/social movement
turning point 1
turning point 2
(經典加試 ragtime music)
intro
special feature 1
specail feature 2
(有個在講鱷魚的,好像是TPO24吧?)
通常如果神智清醒的聽過去,按照這種結構去聽會比較聽得懂講者在說甚麼,考點大概就是兩個理論的異同、講者喜歡哪個理論、那個理論隱含甚麼結論、為什麼講者要提到這一點 etc.
所以考試時,最大的兩點準備方針無他,好好睡覺,好好聽課,不要寫筆記…
如果做TPO常常兩套題目總共錯超過10題,我認為應該要先停掉TPO練習,利用其他的材料來加強自己的基礎字彙、聽力理解能力。
下面幾個網址我很推薦:
BBC RADIO
http://www.bbc.co.uk/radio/
每天都可以線上收聽新聞,也可以選甚麼radio 4之類的聽廣播劇
也有部分的節目可供下載:http://www.bbc.co.uk/podcasts
像是heart & soul, everyday ethic, Science in Action
Everyday Ethics並不是教條宣說,是很棒的公衛debates之類的,比方說器捐問題等
Heart & Soul則是常討論關於不同的信仰的衝突和解等,會請比方說伊斯蘭專家上節目跟別人辯論
EARTHSKY
http://earthsky.org/
這個網站可以download一些podcast,我記得甚至有一些是有Script的,所以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網站
閱讀的出題方式其實就跟OG上所說的一模一樣,重點就是找到自己的弱項加強。
如果常常錯換字題,那代表要從單字開始加強
常常錯換句話題,那可能是太緊張漏看關鍵字,那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冷靜
如果是有關鍵字看不懂導致選錯,那一樣要加強單字
(可以試著翻譯四個選項成中文,了解其異同,助益甚大)
常常錯插入題,那可能是對於句子的邏輯轉折關係並沒有很深刻的了解
一樣建議試著翻譯出那一段的意思,去感受為什麼自己選擇的地方不會是最好的
常常看不完,這……等等談
每個人的弱點都不大一樣,所以我覺得最好要先做三套TPO找出自己的問題在哪,就像要訂做西裝總得先量一下身材吧。
我自己的弱項是在整合題,這真的是一個讓我痛苦萬分的題型,但後來我從ptt托福版上的snark大的某篇回答中找到了一個做整合題的方式,幾乎就不再有問題了。
做整合題時,其實畫面上會有一個view article的小按鈕可以按回去看文章我所採用的策略就是先看完所有的選項,然後按回去看文章。
整合題通常都是要從六個選項中選出三個選項作為該文章的總結,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是在做outline。
outline一定是該篇文章的重點,而不是很瑣碎不重要的小例子,所以,當選項只出現在文章中的其中一段的一個小角落,不要懷疑,這孩子不會是答案。但當選項可以當作一段的總結甚至是兩段,那絕對是。托福考試的文章段數大概是4~6段左右,所以可以當作一段總結者,確實可以作為outline中的其中一個點沒錯。掌握到這點後,我便很少在整合上犯錯。
另外一個常見的問題是:讀不完
而現在新制改制之後,這個乍看之下仁慈但是藏著風險的60分鐘看3篇文章的制度,可能會讓人忘了時間而一直卡在前面,最後依然題目做不完。
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第一次讀的時候選擇「略讀」,強迫自己只看句首句尾,每段都不要花太久的時間,只要知道大概的起承轉合就好。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先整個看完一次該文論述又不花太多時間,而托福的出題順序也是從第一段的第一句開始出題,所以要精讀等到做題目時在精讀就好。
在壓力很大的時候,試著要一次讀懂文章我覺得不是很可能,因為壓力太大,馬上讀馬上忘……花了五六分鐘讀完文章但是做題時毫無幫助,那也難怪會讀不完。
如果是基本的文意掌握有困難,那就要從單字開始著手。托福閱讀並沒有用到高深的文法,都是高中程度就能掌握的。如果文法真的有問題,可以去找高中的文法書稍微參考一下,不需要深讀。
準備托福閱讀當然首推黃金閱讀,但如果真的覺得黃金閱讀不夠有趣,網路上也有許多材料可供練習:
經濟學人
http://www.economist.com/
BBC
http://www.bbc.co.uk/news/
National Geographic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
這些都是很棒的材料,也不需要花錢。
國家地理不只談人文、歷史,也有科學的部分,所以不論是文組背景還是理組背景的人都可以從中獲益。也可以點國家地理跟BBC的video看些沒有字幕的影片,練習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