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需要追求標準腔&如何改善口語表達

很多人常常覺得自己英文不好就是因為沒有講得像美國人或英國人,但其實這不對。

試試看這個猜腔調遊戲吧!

ok, 試完了嗎?

你應該已經發現,其實就算是英文母語人士,他們說的腔調也各不相同。但即便是如此,他們的英文還是很好聽懂、很好理解,跟很多台灣人的英文不大相同。

這其實是因為,問題根本不在腔調,而所謂的「標準腔」其實根本就是人為去規定的政治產物。台灣人的英文之所以常常會讓人覺得難以理解,更大的原因是出在發音錯誤以及在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

考慮一下下面這幾個例子:

rap vs. rape
gam vs game
think vs sink

然後試著說:

I think many people see rapping as a form of game.

想一下你說的跟下面這句的差異:

I sink many people see raping (rape的進行式) as a form of gam.

如果沒有,那也難怪有時一講到’I like rap music’時,聽到的人會眼睛張大問你說你說什麼再說一次,因為你很可能把’rap’的音發成’rape’,造成聽者極大的困惑。

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斷句。很多人講話因為緊張,就會在很奇怪的地方停頓。

如果今天有句話是這樣:
I went to a very nice cafe yesterday with my friends.
你不應該突然在我標示的下面這幾個地方頓:
1. I went to a very nice cafe yesterday with my friends.
               ^
因為went to是一個基本的動詞的意義單位,突然斷會讓聽眾很困擾
2. I went to a very nice cafe yesterday with my friends.
                         ^      ^      ^
a very nice cafe是一個意義單位,既然他都是一個「意義單位」了,你怎麼會斷斷續續的說他呢?
3.  I went to a very nice cafe yesterday with my friends.
                                                                                   ^    ^

with my friends是用來補充說明前面的I went to a very nice cafe yesterday這件事情,跟誰一起,我們講中文不也是會連在一起講不會斷?

比較ok的斷句方式應該是這樣:

I went to a very nice cafe yesterday with my friends.
               ^                               ^                 ^

在不應該停頓的地方亂停,其實才是為什麼很多人參加托福或是雅思之類的考試,在口說部分無法突破的原因。

改進的方法也很簡單,首先就是矯正發音。

其實台灣人之所以會有台灣槍、發錯音,大部份的狀況是因為用嘴巴、舌頭的方式其實還是用「講中文」的方式在講英文
舉例來說,這就像是用打排球的跑跳方式來打籃球,雖然一樣都是在運動(講話),但是需要的技巧、運動到的肌群大不相同

這個網站最大的特色就是他有個嘴巴剖面圖,讓你看看那個音到底要怎麼發才對

此外,她還有真人嘴型示範,讓妳在學的時候可以對照一下外國人的嘴型跟自己的嘴型的差異,達到矯正的效果


這本輕薄短小的書是台灣人寫的,整理台灣人常常「發錯」的音,並且用台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教導台灣人要怎麼矯正。
比方說台灣人常常會把  lake, like, cake, game, pain這些字的母音念太短,他就用對照的方式讓你知道其實那樣念真的錯了


然後,你可以用Tongue Twister(繞口令)、跟讀影片中的台詞等的方式,幫助自己習慣英文斷句的方式。
你可以上網查詢英文繞口令讓舌頭多多運動,或者是自己編一些繞口令針對你的問題改善。下面這些是我編的或是改編的繞口令。
TH & S & L
Keith has a seal from the north of the Nile. 
She sells shells at the sea shore near Shelly’s little shelter.

R & L
all over the world
stop working, go walking
a single word cannot shape the world

這個網站可以直接放慢、加快影片,還都有英文字幕,可以讓你一邊看影片一邊練習跟著念英文,非常的實用
BBC的節目會放在這個網站上一兩週之後下架,只要可以讓這個網站以為你是在英國境內,你就可以免費使用(如chrome有個extension叫hola,用它就可以更改ip。)。每個節目都有字幕。這個比Voice tube好的地方是在於他有辯論性的節目以及時事性的節目,可以用強度更高的方式鍛鍊自己的聽力之外,還可以關心時事(台灣的媒體沒救了)。

IELTS 與 TOEFL 比較

很多朋友問我,這兩個考試哪個比較容易「拿高分」,雅思的7.0跟TOEFL的110哪個難等等的問題,被問的有點煩了,所以決定打一下比較。

下面我將會先分別介紹這兩個語言考試的聽說讀寫考試架構,最後做總結,如果想要直接看總結,可以直接end(誤)。

____________________


Listening

雅思
架構:四個sections
考試時間:三十分鐘

內容:
可能是顧客與服務人員在討論服務內容為何、老師或是館員介紹課程或是設施內的設備等等的內容

考試方式:
三選一選擇題、複選題(如五個選項中選三項)、搭配題(類似連連看)
文字填空(最常見的雅思考題)

托福
架構:三個sections加上永遠就是那幾題的沒意義經典加試
考試時間:除去經典加試,約莫半小時

內容:
主要為老師授課內容、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兩人討論(如作業該怎麼改善等)

考試方式:
通通都是四選一單選

從聽力部分來說,托福比較容易拿高分,理由很簡單:
讓我們先假設,這兩個考試的聽力內容難度差不多,所以同一個受試者去參加托福或雅思,聽得懂的內容都差不多是那樣。

BUT! 人生就是這個BUT!
由於雅思非常喜歡文字填空,受試者必須要把聽到的內容「拼寫」到答案卡上,要是聽不懂、聽得懂但來不及反應(比方說來不及寫一整串的信用卡卡號)、熊熊忘了怎麼拚、會拼可是不小心忘記複數的時候名詞後面要加一個陰險狡詐的…s…那那一格的分數就丟了,再也回不來了。

那托福呢?come on…就算你真的聽不懂,你永遠都可以用四選一猜一個,你甚至可以用常理去刪去部分選項,把得分的期望值往上拉高。

從這個方向講,我會說雅思比較難透過「考試技巧」拿高分。

______________
Speaking

雅思
架構:兩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十幾分鐘

內容:
第一部分都是問跟受試者有關的問題,像是從哪裡來、喜歡的天氣、喜歡大城市還是鄉村慢活等等的問題。

第二部分是針對一個問題,受試者必須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理由,在一分鐘之內準備一個約莫一分鐘的答覆,考官會針對這個回答繼續問相關的問題(並不會太刁鑽,很正常的對話)。

考試方式:
一對一口試,受試者如果聽不懂可以請考官澄清考題,每一題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考起來像是跟外國人對話而已。

托福
架構:六個sections
考試時間:約莫二十多分鐘

內容:
第一第二部分準備時間15秒,答題時間45秒
考題為詢問受試者的喜好、對議題的意見(如最喜歡的節慶、認同小班課比大班課好嗎?)

其後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題,準備時間30秒,答題時間60秒
第三題中會有份約一百多字的短文,內容為校園有關的某項公告、建議,讀完後會有一男一女開始討論該短文的聽力。考生需要總結這兩邊的資訊,說明他們怎麼支持或是反對那項公告、建議。

第四題中會有份約一百多字的短文,內容為某個學術概念,讀完後會有一個老師針對那個概念的解說,通常都是會給一個例子來說明。考生需要總結這兩邊的資訊,說明老師如何透過例子解說那個概念。

第五題中會有一男一女針對某個困境做討論,其中一人會提出兩個解決方案,另一人會打槍那兩個方案。考生需要說明那個困境是什麼、總結兩個方案、指出哪個方案比較好。

第六題中會有個老師解說某個學術議題、概念,他/她一定會給出兩個解釋或者是兩個延伸的概念、兩個延伸的論證。考生需要說明那個議題、概念是什麼,總結另外提到的details。

考試方式:
對著電腦不斷地講話。

從簡介的長度,你大概可以猜到我的想法,沒錯,我認為在口說部分托福比較難拿到高分。

第一、托福的口說其實還考了聽力與閱讀,與雅思的單純聽懂考官問題還要困難。

第二、托福考試回答時間就是45秒或是60秒,非常的僵化,非常的奇怪。考生要不斷的演練,確保自己可以用很模板、系統的方式在這樣的時間內回答完整。雅思則是會看考生的狀況,有時一題只要講一句話就可以換到下一題,相對人性化很多。

但是,托福口說其實也有一些比較好掌握的地方。考托福口說前會先考托福聽力,聽力最後的部分都是經典加試,網路上都找得到考題跟正確答案,所以如果晚一點進考場,在聽力的最後一部分時,別人可能已經在考口說了,聰明一點的人就可以從別人的答題中推測考題是什麼,趁中場休息10分鐘的時間先準備(整個考場的考題都是一樣的)。雅思則是看考官想問什麼就問什麼,相對難以預測,也無法透過上面所說的偷吃步提高分數。

總體而言,雖然托福有偷吃步,我還是認為雅思的口說比較好拿高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Reading

雅思
架構:三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六十分鐘

內容:
介紹器物歷史發展、學術理論等等的內容的文章

考試方式:
是非沒有提到題(在true與false外還有加上Not Given)、複選題(如五個選項中選三項)、四選一單選題、搭配題(類似連連看)、段落大意題(類似連連看)、文字填空(挖空的短文、圖表)

托福
架構:三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六十分鐘

內容:
介紹器物歷史發展、學術理論等等的內容的文章

考試方式:
通通都是四選一單選

在閱讀部分,我認為雅思遠比托福要來得無法靠運氣與技巧。

第一、雅思雖然也有一些單選題,但有很多考題都是以複選、搭配、文字填空的方式呈現,需要考生真正理解文章內容。比較難透過猜測、刪去法來碰運氣

第二、雅思的文章平均長度較托福要來得長。

第三、雅思有些題目會要求學生直接拼寫單字在答案卡上,拼錯字等狀況也會造成失分。

假定有一個考生通通都看不懂,那托福四選一的狀況下,運氣不要太差,也還能對個四分之一的題目,但是雅思就沒那麼好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riting

雅思
架構:兩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六十分鐘

內容:
第一部分為圖表題,可能內容有折線圖、長條圖、圓餅圖、表格、前後改變對照圖

第二部分為針對某個爭議性的宣稱申論自己的立場

考試方式:
手寫在答案卷上,要是寫超過還可以再要。

托福
架構:兩個sections
考試時間:六十分鐘

內容:
第一部分為針對某個學術議題,總結閱讀短文的三個論證以及其後的聽力內容中針對那三個論證的反駁。

第二部分為針對某個爭議性的宣稱申論自己的立場

考試方式:
電腦上打字,考試時仍可以看到閱讀短文的內容及題目。

在寫作的部分,我認為托福依舊是較雅思容易拿高分。雖然托福在此一樣測驗了考生的閱讀、聽力能力,但因為下面這兩大原因,我認為還是雅思比較難考:

第一、雅思第一部分的考題內容變化廣度大,不像托福永遠就只有整合。
第二、雅思的第一部分雖然只是客觀的陳述圖表,但仍需要花心思跟腦力去分析,需要良好的分析訓練。不像托福永遠就是閱讀三個論證,以及說明聽力部分怎麼打臉那三個論證,幾乎不用動腦。

總結
除了上面所討論的狀況外,有一些因素也要考慮。

第一個是考試媒介。
托福通通都在電腦上考,雅思則通通都是紙上作業。
有些人就是無法在電腦上專心閱讀、喜歡在文章上畫重點等等的,那考起雅思來應該會比較得心應手。

在口說上,有些人就是無法對電腦好好講話,跟人說話就能表現得十分從容。在這個方面上,那可能考雅思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有些人聽力沒有很好,而托福其實除了閱讀以外通通都需要用到聽力,那可能就會非常吃虧。

第二個是計分方式
托福是每個項目拿幾分就是幾分,四個項目全部加總起來就是總分。
雅思是每個項目的分數加總起來後四捨五入,分數基本區間為0.5,因此有可能會發生有四個項目分別是6, 6, 6.5, 6.5, 最後因為除起來是6.25而進位成overall 6.5的狀況。

如果分數剛好就卡在想申請系所的要求邊緣,那雅思的計分方式可能可以幫助你順利達成基本要求。

此外,我猜聰明的讀者應該已經發現了,上面所說的難易度,其實主要是在講有沒有偷吃步、拼運氣的機會多不多。以考試所設定的成績來說,其實各個大學訂的雅思與托福標準不會有太大差異。以我自己為例,我在2012年時托福考了110,後來考雅思,考到7.5,我申請就讀的系所,好巧不巧,對托福與雅思的要求正巧就是110與7.5。

這兩個考試我覺得大概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對照(下面說的都是總分)

110 – 7.5
100 – 7
90 – 6.5

要考哪個考試好,其實最後還是看個人的狀況以及想申請的系所怎麼規定相關的分數。我個人是認為,沒有考超過100或是7,在國外求學會非常辛苦。我自己這樣的英文程度,剛出國時也常聽不懂同學在講什麼。與其想著要怎麼靠偷吃步,不如想要怎麼利用這些考試找到自己的弱點,針對那些問題快點改善。

最後最後,最重要的,請務必留意你要申請的系所、國家接受的語言考試有哪些。因為先前BBC揭發ETS在英國的考場有非常嚴重的舞弊情事(BBC報導),目前英國的移民署全面禁止學生以托福成績申請學生簽證,如果你想要前往英國就讀,那很遺憾的你必須放棄托福這個選項。

IELTS 圖表寫作題-以cambridge ielts 8 test 1為例 Part II

在先前的IELTS作文解說中,簡單的先用中文講述了一次到底要怎麼分析圖表題。在這篇文章中,我要分享的是細部的:有哪些語彙、表達方式可以幫助我們來把自己的分析用英文寫出來。


在這邊,我要推薦一下Collins出版社出的Writing for IELTS,這本書循序漸進,一個單元介紹一種圖表題要怎麼寫、相關的字彙、表達模式有哪些。除此之外,他還提供基礎範本給學生當作學習的對象,帶著學生慢慢的分析為什麼這樣子的圖表題、獨立寫作題寫做法值得學習。我從中學習到不少分析圖表的技巧。


這本書在台大的總圖借得到,網路上稍微google的話也會有相關的資訊,在此便不再贅言。




回到正題,先從上篇文章文末的分析來說起,我將Cambridge IELTS 8 Task 1的圖表題分作八段重點來看,那其中有哪些字彙、表達方式是可以靈活運用在其他的圖表題上的呢?


首先,我們先從第二點來說。

“2.圓餅圖告訴了我們造成地力下降的三大因素over-grazing、deforestation、over-cultivation,對全球的地力下滑貢獻差不多,約莫各佔三分之一。”

  • 在這段分析中,第一個可以靈活運用在各個圖表題的就是「主要因素」這個概念,英文中可以用major factor(s)來表達。如果活用一下因素這個單字,想說「次要因素」,也可以用secondary factor(s)來說明。


  • 這些因素如何來「貢獻」一己之力,讓地力下滑勒?貢獻就可以用contribute (v.)來表達。


  • 而「差不多」可以用roughly the same來說明。相關的副詞如approximately也是很好用的字。


  • 「各佔」多少多少,在報告圖表時非常的重要,務必要將respectively這個字好好的學好。這個respectively的用法其實很簡單,比方說我們要說「A和B各出了4成與6成的錢」時,我們可以簡單地說:A and B paid 40% and 60% respectively.就好了

  • 至於三分之一呢,當然可以用33%表達,在一些情況底下也可以用分數形式one-third表達。要注意的是,想要表達分數時,分子的部分是用一般的one, two, three…,分母部分必須用「序數」,也就是third, forth, fifth…這個系列的單字。如果遇到「三分之二」時,要記得,這是「兩份」三分之一,所以要寫two-thirds



有了這些基本的單字,要寫出:
The pie chart indicates that three major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he most to land degradation are over-grazing, deforestation, and over-cultivation, each of which causes approximately 30% of land degradation respectively.  
這樣的句字,其實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第三點中,最重要的兩個應用就屬「最嚴重」以及「多了多少多少」。

“3.其中Over-grazing是最嚴重問題,比起Over-cultivation還要多了整整7%,跟其他因素加總起來的百分比是一樣的。”




  • 要講最嚴重,最簡單的講法當然是the most serious,但除此之外,其實有一些比較厲害一點,卻也不難記的單字,比方說我們在這個情境底下,也可以用the most perturbing(最讓人憂慮的、困擾的),或者是the most troubling來描述。


  • 至於這個問題,這麼簡單的單字為什麼我也還是畫線起來呢?在中文裡面,我們只有一個「問題」,但是我們有的時候說的是problem,有的時候是question,很多人常常搞不清楚到底自己心中想說的問題到底是哪個。其實有的簡單的區分可以來說明這兩個問題的差異:question是你在「發問」的問題,通常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問題」。problem則常常是沒有標準答案(也不一定,習題本的英文叫problem set),有時是被用來問說「你到底是對我有什麼問題」的「問題」。想必在這番解釋之下,你應該知道,要描述這張圖表的話,你要用的是problem而不是question。


  • 而這個「多了多少多少」,則可以活用高中時就應該已經學過的A is OOO times/percent more than B (is).來描寫。要注意的是,times在此不是指時間,而是指幾倍。如果忘記這個文法,建議也可以考慮到書店買本自己看得順眼的高中英文文法書讀讀,補強基本文法。



所以,在這些基礎之上,我們也可以很輕鬆地寫出如下的敘述:
Among thre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he over-grazing is the most perturbing problem, 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which is 7% (same as the sum of 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other secondary factors) more than over-cultivation (28%). 


第四段重點進入到表格的部分,可以看到有幾個重點:

“4. 在90年代,歐洲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有高達23%的土地受到影響,等於是北美地區的4.6倍、「近乎」大洋洲地區的1倍。”

  • 受影響要怎麼說?當然可以很簡單的用上influence(v),也可以用affect(v)。甚至可以考慮把主詞改成land degradation講成這個事情對歐洲的衝擊之大,這時就可以用上impact on (v)。


  • 至於「高達」,這乍聽之下好像有點難表達,但其實只要用up to就可以講清楚了。


  • 等於也很簡單,就是國中就學過的equal to。


  • 近乎也很簡單,就是almost, nearly, approximately



所以第四段可以簡單寫成:
In 1990, the European region was affected by the land degradation the worst, up to 23% of its land was influenced, which equaled to 4.6 times of the percentage of the degraded land in the North America and was nearly two times as much as the percentage of land degradation in Oceania region.



在第五段中,可以發現,其實很多重點單字、表達法上面都講過了,只有一個「忽略」沒有講過。

“5. 伐林在歐洲的影響最大,高達9.8%的土地遭受此影響(約莫一成),這個因素在北美與大洋洲都相對沒有那麼嚴重,在北美甚至可以忽略(只有0.2%)。”



  • 要談忽略,你可以主動的去忽略,也就是ignore,也可以說一件事情微不足道,是可以被忽略的,也就是negligible, trivial, insignificant, unimportant。

Deforestation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in Europe, which affected around 9.8 percent (one-tenth) of land in the region. This factor caused less problem in other two regions. Only a negligible amount of land degradation was caused by it (0.2 % in North America, 1.7% in Oceania).







至於最後的六七八段重點,其實都可以直接利用上面已經提過的基本單字、表達素材來撰寫,便不再多言。


透過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各路網友瞭解到,其實要寫好雅思的圖表題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很艱澀的單字、看都沒看過的片語跟文法。這上面所提到的單字,大部分都不超過台灣高中的範圍。有用到的看起來比較帥的文法,其實也不過就是很多人很不熟練的關係代名詞,如第二點中的each of which,第三點中的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which這兩個而已。這兩個用法其實也完全沒有超過高中的文法範圍,只是很單純的,因為台灣高中英文作文考的是很智障的看圖說故事,很少有機會讓學生練習到這種關係代名詞的用法,因此很多人一看到就覺得害怕。

IELTS 圖表寫作題-以cambridge ielts 8 test 1為例

IELTS與TOEFL相似,在寫作部分都分做兩大項,第一部分為整合、第二部分為獨立申論。只是,在整合寫作的部分,IELTS考的是學生怎麼在圖表中找到重點,轉寫成一篇約莫150英文字的文章,而不像TOEFL,要學生很單純的將所獨到的文章內容以及聽力中所聽到的批評整合起來,不需要動到什麼腦筋。

這一篇文章以Cambridge IELTS 8的TEST 1中的問題作為範例,用來解說該怎麼分析圓餅圖加上表格的題型、寫出一篇好的文章。



首先,在指示中,我們看到幾個重點:
The pie chart below shows the main reasons why agricultural land becomes less productive. 

The table shows how these causes affected three regions of the world during the 1990s.

Summarise the information by selecting and reporting the main features, and make comparisons where relevant.

第一句話告訴我們,這張圓餅圖是用來說明,從全球角度的觀點來看,有哪些因素讓農業用地變得貧瘠。
全球整體的狀況跟個別地區未必相同)



第二句話告訴我們下面的表格是用來說明上述的幾個因素在1990年代時,在三個地區中的表現為何。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所以一定要標明時間!)




第三句話告訴我們,這份寫作的重點在於統整上面的資訊,挑重點來比較。

第三句指示尤其重要。很多學生在寫這種題目時,會自己加油添醋,想要把自己的想法也帶進去,但這樣做其實不對。在寫這種題目時,你應該想像自己是要跟老闆做簡報,老闆很忙,沒有辦法一個一個細看每個資料,所以花錢請你當他的員工,希望你可以代替他來做基礎的統整,客觀、如實地轉述上面的表格、圓餅圖的資訊給他聽,而不是你的臆測。切記!在寫這種題目時,你的意見一點也不重要,你要展現的是你怎麼挑選、比較這些客觀資訊。

建立了這樣的基礎概念以後,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來看這張圓餅圖還有表格了。

圖上顯示,在全球尺度下,主要有三大因素導致地力下降:
Over-grazing 35%
Deforestation 30 %
Over-cultivation 28%

我們從這個數據得到兩個客觀事實:
1.這三個因素大概各佔三分之一

2.Over-grazing是最嚴重的問題,比起Over-cultivation還要多了整整7%,跟其他因素加總起來的百分比是一樣的。

從表格中,我們則可以注意到,他討論的地區分別是:
North America
Europe
Oceania

這個表格談的是這三個地區分別遭受Over-grazing, Deforestation, Over-cultivation的嚴重程度,以及整體的地力下滑問題。

表格的資訊很多,要怎麼好好的分析不是那麼容易。這邊,我推薦從「大到小」、「廣到細」來統整。(請參考下面這張我做筆記的方式)





從最後的total land degraded項來看,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發現以下事實:
1. 在90年代歐洲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有高達23%的土地受到影響,等於是北美地區的4.6倍、「近乎」大洋洲地區的2倍。

那進一步去看,什麼對歐洲地區影響最大呢?我們找到了伐林,然後發現了以下事實:
2. 伐林在歐洲的影響最大,高達9.8%的土地遭受此影響(約莫一成),這個因素在北美與大洋洲都相對沒有那麼嚴重,在北美甚至可以忽略(只有0.2%)。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因素呢?我們又發現了下面這項事實:
3. 過度種植農作物則分別在北美地區、歐洲地區都造成一定的影響。北美地區地力下滑的百分之五中,有約莫3/5的貢獻來自於過度種植農作物。在歐洲地區,這項因素只佔了約莫三分之一。

最後一項沒有提到的因素,過度放牧,在這三個地方的影響又是為何呢?我們發現了以下事實:
4. 過度放牧則在大洋洲地區影響最大,13%的地力下滑中,就有11%是來自於過度放牧,是歐洲地區的兩倍以上、北美地區的九倍以上。

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在圓餅圖中,這三大因素在全球的觀點下,對於地力下降的影響差不了多少,但是在不同的地區中,他們所佔的影響力各不相同。

透過這樣有系統的觀察、分析,我們其實已經把這篇文章給寫好了!

[Introduction] 
1.這張圓餅圖以及表格都是在談地力下降

[Pie Chart]
2.圓餅圖告訴了我們造成地力下降的三大因素over-grazing、deforestation、over-cultivation,對全球的地力下滑貢獻差不多,約莫各佔三分之一。

3.其中Over-grazing是最嚴重的問題,比起Over-cultivation還要多了整整7%,跟其他因素加總起來的百分比是一樣的。

[Table]
4. 在90年代,歐洲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有高達23%的土地受到影響,等於是北美地區的4.6倍、「近乎」大洋洲地區的1倍。

5. 伐林在歐洲的影響最大,高達9.8%的土地遭受此影響(約莫一成),這個因素在北美與大洋洲都相對沒有那麼嚴重,在北美甚至可以忽略(只有0.2%)。


6. 過度種植農作物則分別在北美地區、歐洲地區都造成一定的影響。北美地區地力下滑的百分之五中,有約莫3/5的貢獻來自於過度種植農作物。在歐洲地區,這項因素只佔了約莫三分之一。


7. 過度放牧則在大洋洲地區影響最大,13%的地力下滑中,就有11%是來自於過度放牧,是歐洲地區的兩倍以上、北美地區的九倍以上。

[Conclusion]
8.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在圓餅圖中,這三大因素在全球的觀點下,對於地力下降的影響差不了多少,但是在不同的地區中,他們所佔的影響力各不相同。



很簡單的八句話,就可以將圓餅圖、表格中的資訊詳述出來。順這這種從最廣泛的資訊寫到最細節的事項,你不需要絞盡腦汁的想到底要怎麼編排各項資訊,就可以寫出一篇結構清晰、資訊完整、首尾呼應的好文章了。

下一篇文章,預計會介紹這篇範文中利用到的片語、換句話說的小技巧。(記住,建立大方向,然後填補小細節,是英文寫作的要訣!)


希望這篇文章對各路板友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