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二三事

 書當然得要自己去讀的,因為同樣的一本書,每個人的讀法、看到的重點,都各不相同,沒有人可以幫自己讀出自己親自去讀,可以看到的風景。

這也是為什麼我對網路上的科普、哲普等等的普及寫作,常感到有些彆扭,不知道這樣對大眾到底是好是壞。因為為了要普及,勢必要節刪掉非常多的推論細節,某種程度來說,與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看結論是很相似的。

當然普及寫作的目的畢竟不是將大眾訓練成專家,這樣的疑慮大概是有點太過庸人自擾。

或許真正值得我們煩惱的是,台灣的高等教育為什麼會教出一個認為翻到最後一頁直接看結局好棒棒的專家——受過一點較為專業的科學訓練的人都知道,論文中的methodology那節至關重要,沒有讀methodology 只讀最後的結論,根本無法評估這個研究夠不夠rigorous啊。對人生通常沒有太大的啟發性的論文都如此了,何況是文學作品。

最後,要例行性地呼喊一下:共勉之。

臉書連結

語言教育這檔事

 最近推動雙語國家一事,又讓語言教育成為話題。我自己並不反對推動雙語國家這個「理念」,畢竟,真的有太多知識沒有被翻譯到中文世界,而許許多多的中譯本,雖是「譯本」,但出於各種因素,信達雅三者,皆不可及。但是,任何認真學過外語的人也都能想見,真的要推動雙語國家,要下非常重的本,教材跟師資要到位,要錢、要時間,絕對不是一蹴可幾。

最近朋友跟我提到孩子上到大班後,英文教材突然變得非常的難,就應證了我的憂慮——第一課標題寫著「Eastern and Western Holidays」,翻到下一頁見到「Valentine’s Day is also in February」這樣驚人的句子。

這些單字當然不是什麼太高深的單字,但是我沒有記錯的話,除了and、is、also,還有day以外,February我應該是國中才學到,Valentine則是更晚一點。

我傻眼的理由,不僅僅是我覺得這些單字對大班的小朋友來說真的太難了,還有這個課程內容根本完全沒有考慮到小朋友的心智發展——大班學情人節?那是不是小一就要超前部署教contraception跟divorce?至少要是他們早熟到領悟到情人節其實寫作騎人節,頂多就是鬧出人倫悲劇,不會鬧出一條人命。不過小一也還沒有長毛,是也不會鬧出人命就是。

讓我比較難過的是,我可以看出,這樣不適宜的教材,已經對小朋友帶來負面的影響。當我試著拿著書,指著Eastern and western holidays,用很誇張的方式念「咿~~~~~斯~~~~疼~~~~」給小朋友聽時,他們還是不大願意跟著我讀。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們雖然還小,但是還是有一定的自我評估能力。當他們評估了下,覺得這個超過他們的能力了,很可能會失敗,就乾脆不要念了,這樣就不會羞羞臉了。後來隨口問小朋友想不想唱歌,一起唱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他們才露出笑容。

這頁的單字有很多都是我國中才學到的…

我並不是反對學齡前的小朋友接觸外語,我覺得唱唱兒歌,讓小朋友沒有壓力的培養語感與發音也是很好的事情。而且,在台灣,學齡前的小朋友要完全不接觸外語,其實反而比較困難。我們家的小朋友就因為喜歡看麵包超人,所以就自己就學會了麵包超人的日文版的主題曲。孩子快樂,根本不用父母長輩煩惱,自己就學到不知哪去了。而沒有考慮兒童心智發展的教材,只會讓小朋友害怕學習語言,甚至是討厭學習語言,長遠來說,絕對是有害而無利。

我不反對雙語教育,但我反對這種沒有考慮兒童心智發展的雙語教育。

有些人可能說,那就轉學就好,但這不是重點。我的重點是,有許多不適宜的英文教材在台灣流竄。而我很膽心,這個雙語夢,會使得許多家長陷入焦慮,一沒注意,就讓這些不適宜的教材伐害了自家的孩子。

臉書連結

從抄作業到氣炸鍋

最近發生的諸多事件,讓我對台灣社會主流的單一價值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嘲諷其他國家有作業可以抄卻抄不好,反映的是忽略每個國家所處的狀態不同、社會制度不同、醫療制度也不同,根本沒有辦法「抄」作業,大家能做到的最多只有參考作業罷了。如果大家會覺得按照NBA球員的身體素質設計的訓練菜單一般人根本「抄」不起來,那一樣的,依著台灣獨步全球的健保制度設計出的防疫措施又豈是世界各國能抄的?

這種「抄作業」的心態對個人與整個社會的伐害,也可以從後來的氣炸口罩看到。沒有什麼人去討論氣炸鍋到底能不能幫口罩口罩,只有人去嘲笑「氣炸鍋怎麼可能可以拿來消毒口罩」。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電鍋乾蒸口罩的重點,不外乎是將鍋內的空氣加熱到一定的高溫,消滅病毒之餘卻仍能讓濾材保有一定功能。氣炸鍋說穿了就是小型烤箱,只要溫控得宜,當然也可以烘口罩。以P牌的氣炸鍋來說,溫度可以精準控制在攝氏40度到200度之間的溫度,從精準度與操作性來說,氣炸鍋甚至遠比只能按下去然後等著跳起來的電鍋要來得好。氣炸口罩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氣炸鍋不能將鍋內空氣加熱到電鍋可以達到的溫度,而是使用者粗心大意,沒有調控好溫度。

電鍋乾蒸就只是諸多可行方案的其中一個方案,而且這個方案還是在運氣極佳的情況下得以作為成功的方案(因為電鍋乾蒸就只能按下去等他跳起來,如果目標溫度遠低或遠高於電鍋放著乾蒸會達到的最高溫度,電鍋根本沒有任何用武之地),當然電鍋還可以用把鍋蓋半掩等方式調整溫度,但如果要非常精準地控制鍋內溫度,電鍋在這點上難以與氣炸鍋相比。

但是,這個社會只是忙著嘲笑想要用其他解法卻失敗的人,因為那樣的作法,不是大家忙著「抄」的「正解」。背後的原理什麼的不重要啦,有答案可以抄就好了!

我也不喜歡那位立委,但我相信就事論事是種美德。

臉書連結